那为啥有人要费这劲搭戏台?这就得说说当前的大背景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这事儿,喊了好些年,一旦成了,东亚经济整合能往前迈一大步。但这显然不是美国想看到的,它更希望韩国跟着自己的 "印太战略" 走。把水搅浑,让中韩之间起摩擦,韩国自然就只能往美国那边靠 —— 这算盘打得,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响。
再往近处说,韩国国内的日子也不算顺。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失业率飙到了 21.3%;半导体是韩国的强项吧,可对中国出口一下子跌了 37%。经济上的烦心事多了,老百姓容易上火。这时候,有些政客就想出个 "妙招":把矛头指向中国。
刚上任一个月的李在明政府,就有人炒作 "中国干涉韩国大选",哪怕国家情报院说没证据,也拦不住这些声音。《朝鲜日报》《中央日报》这些主流媒体也跟着添油加醋,说中国 "渗透" 韩国。这么一折腾,不少韩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自然就降了,民调显示 48% 的人对中国有负面看法,比去年多了 7 个百分点。
但这招 "转移矛盾",代价可不轻。明洞开了十年店的金老板对着镜头直掉眼泪:"以前店里全是说中文的客人,现在一天来不了几个,生意少了七成。" 济州岛的免税店更惨,一周销售额就跌了 62%;韩亚航空没办法,只能把 45% 的中韩航班给取消了。中国的旅行社也不傻,纷纷改线路,明洞、弘大这些地方都绕着走。有人算过账,要是这股反华情绪一直不消,韩国 GDP 增速得少 0.8 个百分点 —— 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硬生生把真金白银给烧了。
有意思的是,不是所有韩国人都被这股风气带偏了。三星电子内部专门发了通知,严禁员工参与歧视中国人的言行;大邱有商家干脆挂出 "中国朋友三折" 的横幅,明摆着不跟极端情绪凑热闹。《韩民族日报》更是直接喊话:"世界越乱,越该把中国当合作伙伴。" 这些声音,其实代表了不少清醒人的想法:中韩做了这么多年邻居,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闹僵了,谁也讨不到好。
咱们中国人在韩国的表现也挺让人佩服。首尔那家开了八年的中餐馆,老板娘李女士说啥也不关门:"咱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只要祖国在身后,就敢继续开下去。" 中国驻韩使馆也没闲着,24 小时有人值班,加了报警专线,还在冲突多的地方安排了流动领保小组,甚至协调出租车给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方便。最近还正式给韩国外交部递了封信,这是去年 12 月游行开始以来,第一次就这事提正式意见 —— 意思很明确:保护好中国公民和企业,是韩国该尽的责任。
现在的李在明政府,其实站在个十字路口。一边是美国那边给的 "好处" 和压力,一边是国内经济的实际需求。继续放任那些受外部势力支持的团体折腾,韩国社会只会更分裂,经济伤口只会更疼;要是能冷静下来,想想 2003 年卢武铉政府靠 "和平繁荣带" 战略,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风把韩国制造做起来的往事,或许就能明白,跟邻居搞好关系,才是正经事。
孔子学院墙上的喷漆还没擦干净,明洞商户的账本上红笔写的亏损越来越多。这场由少数人挑起来的风波,最后买单的却是普通老百姓:开餐馆的赚不到钱,想找工作的年轻人机会更少,做进出口生意的愁白了头。
说到底,国家之间就跟邻居过日子一样,磕磕碰碰难免,但要是总有人在中间挑拨离间,吃亏的还是自己。韩国街头的这场闹剧,与其说是针对中国,不如说是某些势力算计下的一场内耗。而最终的结局会怎样,就看韩国能不能看清眼前的路,别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毕竟,真金白银的日子,比喊口号实在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