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 锔艺的起源

非遗传承 | 锔艺的起源

△手推弓子,转动钻头,在很坚硬的瓷器上钻眼

锔匠主要是锔盆、锔缸、锔瓮、锔锅、锔碗、锔茶壶、锔罐子等,只要是家里能锔的,锔匠都锔。 锔匠用的工具很简单,挑子上一般有风箱和小炉子、板凳、锤子之类,担子的一头装着几种钻,有钻铁锅的,有钻陶器的,还有钻瓷器的,每种钻都由钻头和钻杆组成,将钻头固定在钻杆的一头,钻杆有大拇指粗细、 20 多厘米长;还装着弓子(拉动钻杆转动的)、锤子、钳子、剪刀、造锔子用的铁丝和铜丝;另一头装着一个小铁砧子(砸锔子用的)和一个盛有湿石灰膏的小铁桶。担子头上还挂着小铜锣,走起路来一晃,小铁砧子和铜锣就叮当作响,起到幌子的作用,省得锔匠总吆喝。

△当年锔盆锔碗挑着担子行走时,担子上的小铜锣和铅“疙瘩锤”就叮当作响,以代替吆喝

△古老的工具箱装有锔钉、铜丝、金刚钻头等小工具

锔的起源

至于“锔”具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有一种说法称在北宋画家张择端 (1085—1145) 的《清明上河图》中即有锔匠形象。较早的文字记载如明代李时珍 (1518—1593) 的《本草纲目》第十卷《石部四》中称金刚石“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1552—1610) 曾在书中记述了他在明代中国的见闻,书中也有对锔器的生动描述。至于我国遗存的各个时期的锔器实物比比皆是,如2007年7月21日北京毛家湾在管道施工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埋藏于明代早中期的瓷片坑,出土了100多万件瓷片,这批瓷片的年代上至唐代下至明代早中期。在这批瓷片中有的带有锔钉孔,有的瓷片上还保留着完整的锔钉,充分证明了锔这项手艺至少在明代早中期以前就已经十分普及。

△用金钉锔制的宋代影青瓷

“锔活”也分粗细,平常老百姓家锔个锅碗瓢盆属于“粗活”,“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据说,“锔活秀”这行当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当年京城里的八旗子弟喜欢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壶失手碰裂,便找人设法修补,修补的人独具匠心,利用裂纹的走向,用金、银、铜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朵桃花,稍经打磨,修补后的紫砂壶便身价倍增。到了民国年间,“锔活秀”逐渐走向民间,并很快登峰造极。不少玩家有意将新紫砂壶装满黄豆,再注入清水,利用黄豆遇水膨胀的力量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锔钉锔成花纹,甚至连壶盖、壶嘴、壶柄都加以纹饰包嵌,将锔嵌上升为一种手工艺术。

△做工精细的锔瓷小碗

△根据锔子的大小来确定铜线的粗细,加工成中间粗两端细的铜锔

△大小不一的锔子,使用在不同的瓷具上

供稿 | 环翠区档案馆

编辑 | 王湘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数据

有哪些购物软件可以用微信支付
阴阳师大天狗最强御魂搭配 针女魍魉大天狗御魂详解
一汽丰田投诉方式哪个最有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