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科班出身,早年在铁路文工团做话剧演员,默默跑了十年龙套。有一次,他扮演一个只有三句台词的小角色,他居然在镜子前练习了三天,连走路的姿势都改了好几次。后来,他进入了电影圈,成为冯小刚导演的“御用配角”。在《没完没了》中,他饰演了一个欠债不还的老板阮大伟,葛优用手铐把他铐在宾馆床头,傅彪满脸委屈地喊着“我冤哪”,这一幕成了观众们的经典笑点。
然而,没人知道,为了塑造这个角色,他在片场前竟提前半个月去讨债公司“卧底”,蹲点、吵架,把那股子油滑而又窝里横的劲儿完全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拍《大腕》时,他饰演的精神病人,台词密集得像连珠炮。一次在片场,他情绪过于激动,突然剧烈咳嗽,最后竟因肝部问题直不起腰。即便如此,他依然隐瞒了剧组,打完点滴继续拍戏,他坚决说:“不能耽误大家的进度。”
第一次被诊断为肝癌时,他还在拍摄《泪痕剑》。医生让他立刻停工,但他却请求导演:“再给我三天,把最后几场戏拍完。”那三天里,他瘦了五斤,每次喊“开始”,都得先扶着桌子喘一口气。杀青时,他紧紧抱着导演,哽咽着说:“以后可能没机会再为您演戏了。”
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后,傅彪还乐观地对前来看望他的葛优说:“等我好了,我们再拍个《甲方乙方2》。”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术后并发症迅速袭来,不到一年,他便必须接受第二次肝移植。张秋芳在书中提到,傅彪第二次进入手术室前,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他的遗嘱:“我这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可你们别忘了,我是个演员。”
其实,观众从未把他当做配角。无论是出租车司机、小老板,还是包工头,他塑造的每个角色都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些角色,就像你家楼下爱吹牛的叔叔,或是办公室里总是受气的好人,个个都生动鲜活。记得有一次,他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老大妈拉住他说:“你演的那个阮大伟,真是又可气又可笑,简直和我家那口子一模一样。”
傅彪离世后,冯小刚在追悼会上深情地说道:“他是天生的演员,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能让你记住一辈子。”葛优则沉默了良久,最后低声说道:“以后拍戏,少了个能接得住我包袱的人。”
这些年,许多人依然翻看傅彪的旧片,怀念他带着浓浓烟火气的表演。有人说,现在的演员即便演技再好,也很难演出他那种接地气的机灵;也有人说,他的表演承载了那个年代的温情,今天已难觅其踪。
或许正如傅彪曾经说过的:“小人物怎么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才是最真的。”他用42年的生命证明,哪怕一辈子都演不成主角,真心对待每一个角色,也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象。只是可惜,那位总是在银幕上笑容灿烂的傅彪,未能在现实生活中享受更多的岁月。
他离开时,女儿刚刚上初中。张秋芳后来带着女儿成立了影视公司,传闻公司名字里还藏着“彪”字。如今,再看《甲方乙方》里的那句台词,心中不禁涌上一股酸涩。傅彪饰演的姚远说过:“成全别人,陶冶自己。”这一生,他成全了无数剧本中的角色,却没能成全自己一个长寿的人生。
如果傅彪还在世,他会演些什么角色呢?朋友们,不妨谈谈你们的看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