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金科旗下“豆豆钱”:高息套路频现,屡踩 合规红线

维信金科旗下“豆豆钱”:高息套路频现,屡踩 合规红线

(来源:明见局)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该平台在APP首页声明"不向学生提供借款服务",但公开投诉数据显示其校园贷相关业务仍有发生。

作者|张典

为港股上市企业维信金科集团旗下的消费信贷产品,豆豆钱近年来因利率争议及合规性问题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其 APP首页虽明确标注 "综合年化成本不超过36%",但通过多重隐性收费机制将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推高至监管红线边缘,甚至涉嫌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借贷服务。

利率结构设计存争议

据媒体报道显示,豆豆钱 APP首页下端以灰色小字标注"年化单利24%以下,综合年化成本(单利)不超过36%",该表述看似符合行业监管要求,实则通过复杂的费用拆分机制规避合规约束。

据多位用户反馈,除基础借贷利息外,平台还收取高额担保费用及按月缴纳的会员费用,上述隐性收费构成了综合融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某用户15000元借款为例,除资金方收取的利息外,还需支付由维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的担保服务费用。

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该担保公司为维信金科集团关联企业,此类关联交易模式被业内质疑存在利益输送嫌疑,客观上导致借款人融资成本变相抬高。值得注意的是,其会员费用采用月度订阅模式,与视频平台月卡收费形式相似,部分借款人因认知偏差将其纳入常规还款金额核算,直至账单逾期时才发现费用构成异常。

2024年4月颁布的《关于规范助贷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开展助贷业务时,需将增信服务费用全额计入综合融资成本,且增信机构不得通过各类名义变相提高综合费率。

豆豆钱通过拆分利息与服务费用的方式,使综合年化成本长期维持在36% 监管上限边缘,显然与新规所倡导的"透明化定价"原则存在偏差。

合规管理存在漏洞,用户权益保护不足

在用户信息安全与权益保护层面,2025年5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发布的通报指出,豆豆钱 APP存在隐私政策未明确第三方信息收集范围、未对敏感信息采取加密保护措施等问题,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网络安全法》中关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相关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该平台在APP首页声明"不向学生提供借款服务",但公开投诉数据显示其校园贷相关业务仍有发生。

据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统计,包含"豆豆钱 + 学生"关键词的投诉量已超100条。其中一例典型投诉显示,某用户于2023年在校期间接到豆豆钱工作人员电话,在明确告知自身学生身份后对方仍表示"以页面展示为准,有额度即可申请",最终该用户借款47900元,仅服务费用便高达4979元。

依据2017年原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及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借贷平台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一律不得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借贷业务。

实际运营的合规性

与多数无牌照助贷机构不同,维信金科持有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多项金融牌照,理论上具备合规经营的基础条件。但从实际运营情况看,其通过关联企业提供增信服务、拆分费用项目等方式调节综合费率,同时对校园贷风险疏于管控,这种"牌照护体"下的违规操作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当前,国内头部消费金融平台已普遍将综合年化成本主动调整至24%的监管认可区间,而豆豆钱仍维持在36%的监管上限附近。

对于借款人而言,平台频繁弹出的"开通会员提升额度"提示、模糊不清的费用构成说明以及客服响应效率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借贷体验,更可能导致用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陷入债务困境。

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面对此类存在定价透明度不足问题的借贷平台,需强化风险识别意识,避免陷入高成本融资陷阱。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数据

禁片中的「真枪实弹」: 你眼中的 XO 混战,她们却真的干!
呼死你克星 手机版下载v1.0
如何测量身体的维生素缺乏情况

友情链接